標誌性的國際都會是香港首批 TOD 發展項目之一,並為整個紅磡區的城市重建定調。
國際都會由五層高的平台、商場和停車場、辦公大樓、擁有690 間客房的酒店(都會海逸酒店)和兩座服務式住宅大樓(都會軒)組成。
所有建築物都建在毗鄰紅磡站和香港體育館的五公頃紅磡貨場上蓋,香港理工大學亦有有蓋行人路到達項目。
該項目的工作極具挑戰性:公主道的存在,意味著只有 3 公頃土地可用於建築開發,所以團隊利用線性的設計,盡可能提高建築效率;為了盡量減少 4 座大樓的屏風效應,每棟大樓都設計成不同形狀,呈現階梯式效果增加海濱景觀——兩座服務式住宅大樓位於一座 16 層的橢圓形辦公大樓和 12 層高的酒店大樓之間。
在國際都會被設計時的 1990 年代中期,這個交通樞紐對香港非常重要,而在今天更甚。項目整合了尖沙咀和紅磡之間的人流和車流,連接了三種不同的本地交通工具巴士、鐵路和的士,也是往來中國內地的重要鐵路樞紐。
商場被一個五層高的透明玻璃盒子所包圍,突出了行人通道,並為國際都會這個綜合建築創造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入口。到了晚上,其精心佈置的燈飾和透明立面使其像燈籠一樣在維多利亞港海傍閃耀,內裡的活動也可被看到,吸引著行人和駕駛者。商場頂的園景花園也為這座香港第一代迷你城市提供了綠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