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香港城市大學 劉鳴煒學術樓

中國香港

為應付 3 / 3 / 4 新學際推行後,學生人數增多,香港城市大學于現有的達之路大學廣場旁邊,興建一座新的教學及行政大樓,以配合大學未來的發展。由於項目地點的規範及現有高度限制,RLP 于設計大樓時本著四個原則:維持地點綠化環境不減丶增加流通空間丶以可持續發展方向興建一座與獅子山背景呼應的綠色地標性建築丶升高建築以增加地面風透度及保持自然環境。

新大樓由高座及低座組成,北接歌和老街及大學學生宿舍,南通大學主校園,綠化的平臺成為連接通道,整合了城大校園。被喻為具有"智慧森林"的綠化平臺,提供師生日常聚會及憩息之用的設施,平臺之下則為教室及可容納六百人的演講廳等設備。通過把平臺升高於地面的建築設計,可讓公眾穿過大樓到後方的公園,及讓自然元素滲透樓底,為公眾提供接觸大自然的機會。

在平臺之上的 12 層高大樓為鄰近社區內最高的建築物,於視覺效果上分為兩部份,以減低其體量感。大樓的設計上有規劃地將不同範疇的部門及設施分開,教學及研究實驗室在低層,而行政辦公室於高層。行政大樓設有校菫會及校長辦公室等大學行政部門,並包括兩個俯瞰九龍及達之路的空中庭園及活動室。

在许多世界大学的校园里,"绿色中心区 "是大学社区的纽带,是知识交流和活动的场所;是思想交流的地方。高架绿化平台为城市大学创造了这一中心地带,作为整个校园的连接点,也是获得校园和整个城市环境全景的地方。

在它下面,低座拥有一系列的互动空间、中庭和半户外的社交空间,在上坡时提供了一条生动的循环路线。沿着这条 "大学街",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可以进行社交、学习、合作和休息。它通过灵活、创造性和适应性强的空间,将大学社区的能量、热情和创造性的协同作用汇集在一起。低层建筑还采取了各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措施,包括抬高整个建筑,让自然通风通过内部的开放中庭上升。

高楼比低楼多出12层,是该地区最高的建筑。它也有许多被动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特点,包括朝北、朝东和朝南的玻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而可操作的窗户则鼓励自然通风。室内自然采光得到了精心的控制,窗墙比保持在较低水平,以减少热量摄入,同时确保足够的自然光线。

新大樓除了為學生及職員提供各種功能設施外,亦將成為城市大學的新地標,為區域內提供更多綠化空間,還大大地改善了大學校園的公眾設施及流通空間。

 

Awards
  • FuturArc 環保領導獎 – 機構建築大獎
  • 美國建築師學會香港分會年獎 – 建築設計榮譽大獎
  • 透視設計大賞 – 設計優異獎 (建築 (專業) 機構/ 公共空間)
  • 美居獎 – 中國最美文化建築
  • 環保建築大獎 – 優異獎 (新建建築類別 [興建中建築] - 香港]
  • 2008 / 2012
  • 114,350 平方米
  • 49,000 平方米
  • 香港城市大學
  • 香港環保建築認證 (BEAM) – 金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