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靈灰安置所及紀念花園是香港首個無煙靈灰安置所,致力營造舒適溫馨的拜祭環境,突破傳統「骨灰龕場」的既定印象。
安置所以自然光線及園林景觀為主導,建築設計與周邊山林和諧融合,提供40,000個骨灰龕位,以及紀念花園內約2,000個紀念牌匾空間。
空間規劃設計以用戶體驗為先,連接行人隧道的林蔭大道讓訪客在綠意環繞中抵達。主建築採用環抱式設計,以花園廣場為中心,營造群山圍繞的意境,令建築、園景與大自然山林融為一體,並有效阻隔高速公路噪音。主樓外牆採用垂直木紋鋁條,簡約線條融入山林環境,既提升私隱度,亦為緬懷摰親提供清幽寧靜的氛圍。
入口旁的撒灰紀念花園以四季植物為主題,象徵生命延續與希望,帶來平靜與慰藉。其中「永愛園」專為流產胎兒而設,安放空間隱於花槽下方,綠植環繞,延續天地相融的設計理念。園內以雲彩仙境為意境,透過石碑及留言板傳遞心意,提供療癒心靈的角落。
室內空間設計布局亦經精心規劃:連接花園廣場及主樓的前廳設有8米高、4米深的玻璃天幕,引入自然光,增添空間感,即使春秋二祭人流高峰,亦不顯侷促。
40,000個骨灰龕位分佈於一樓及二樓,劃分為三大區域,設有人性化清晰指示牌及無障礙通道。一樓與中央花園平台無縫銜接,二樓可經樓梯或升降機直達,方便長者或行動不便人士進出。
項目積極推廣綠色殯葬環保政策,透過可持續設計元素,實踐低碳生活理念。龕櫃、假天花、指示牌及花槽均採用預製組件,既縮短施工時間、提升質量,亦簡化日後管理與維護,實現減排減廢。設計團隊更引入多項創新再生能源技術,包括首次應用於建築署項目的太陽能光伏路面磚、升降機大堂天窗配備空氣淨化功能的太陽能玻璃天幕,以及屋頂薄膜型太陽能板。
為進一步減低能源消耗,建築採用全開放式佈局,座向配合季風方向,結合兩條通風走廊引入自然風;外牆遮陽屏風條及天台綠化設計有效減低日照升溫,周邊種植超過520棵樹木,有助調節微氣候。即使在炎熱天氣下,訪客仍能享受清涼舒適環境,體現可持續低碳設計,貼合現代社會需求。